第九十二章 东都乱

九十二、东都乱

满纸河山,一腔热血,半生纷扰。

也许在璃王和白夜的眼中,乱世方能显其价值。但在叶影眼中,乱世终究不过只是个乱世罢了,除了生灵涂炭,再无其它意义。

如果非要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意义,也许就是栖居于璃王帐下为结束这个乱世竭尽所能,但自立门户以图建功立业是他从来都不曾想过的事情。

叶影坐在中军帐下,望着堆积如山的公文有那么一刻感到了一丝厌倦。

“殿下!”刘毅跪在帐下。

“叫我叶影!”叶影的声音波澜不惊,却不容抗拒。

“是……”刘毅迟疑了一下,“这是南方叛军的投诚信!”刘毅将信呈给叶影。

“投诚信?”叶影没有拆开信,只是问道。

“使者是这么说的!”

“使者现在何处?”

“已经离开了,将信送到就快步离开了。”

叶影沉吟了半晌,拆开了信。

刘毅望着他的脸色越变越难看,不禁担心起来。

“怎么样?”刘毅终究忍不住了,问。

“哼!投诚信?分明就是要挟信!”叶影哼道。过了一会儿,向刘毅解释:“南部的叛军已经占据了南方桂林、象郡、锦官和荆州之地,叛军首领王曾邀我一同前后向东都进军,如若不然便绕到明州直取北离雍州和海河,进而进攻东都!”

“什么?”刘毅闻言大惊,这王曾未免太猖狂了些。先不论他能否取道明州,单是要对抗东都城外的十几只大大小小的叛军就不是件简单的事,稍有不慎便会被鲸吞蚕食,到时候可就为时晚矣。

“这王曾也太自不量力了,如果楚地的叛军趁机切断他和锦官城的联系可就全军覆没了!”刘毅感叹道。

“可惜他一心只想入主东都,好挟天子以令诸侯!”叶影叹道,“若他真能取道明州沿海北上的话确实会对我海河之地造成不小的威胁,也可以由此进攻青州到达中原腹地,可青州哪那么容易说攻下就攻下!”叶影接着刘毅的话说道。

“确实如此,可是这王曾能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收取南方众多郡县,实力还是不容小觑的!”刘毅提醒道。

“这个我想到了。王曾的事不必担心,只怕他还没能夺取楚地,云太傅和谢丞相就会容不下他了。楚地和浙苏之地是逍遥门的人无论如何都不会舍弃的。若王曾真的进攻东都,只怕东都会打乱,逍遥门的人说不定会真的取东临王而代之!”

“那到时候我们……”

“我们按兵不动!”叶影打断刘毅,他知道刘毅在想什么,但他对皇位没兴趣,他只想好好平息北离范围内的大小叛乱,有朝一日等璃王收回天下之时,率众俯首相迎,早日结束这个乱世。

“是!”刘毅犹疑了一下,还是遵命了,转身退出帐外。

“刘将军!”叶影叫住他,语气带着无比的诚恳。“你知道,我

无心帝位,不管将来这个天子由谁来当,叶影只愿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望将军理解!”

刘毅背对着他,抓住营帐帆布的手一直在缩紧,眼眶中眼泪不停打转。是啊,他看在的不就是叶影的宅心仁厚吗?从当年北离国未王开始,就誓死效忠于这个自己心目中的仁君了,也许自己真的不该操之过急吧!

“刘毅明白!刘毅誓死追随殿下左右!”刘毅说完就退了出去。

叶影望着营帐两侧插着的“明义”的旗号,不禁感慨万分。当时反出东都后,他就执意废除了刘毅打出的“北离”的旗号,表面自己并未为争夺疆土而来,但“明义”二字还要花多长时间才能走入北离旧众的内心,他不知道。

叶影在接到王曾的信后便加强了雍州和沿海郡县的防守,以防王曾真的会舍弃越过楚地众多小型叛军而直接取道青州直捣中原。

半个月后,东临国果然打乱了。王曾没有像预想中的在两条路中选一条,而是派了一半军队横渡大海北上争夺叶影的海河,同时派另一半军队直接进攻东临附近的小叛军。

也不知道王曾用了什么方法,一个月后南方大大小小的叛军竟被他收服了不少,队伍越来越壮大,竟然达到了五十万人。

叶影果然按自己说的一样,除了阻击王曾的侵犯部队外,没有对东临出兵。王曾暗笑他傻,如此好的机会,如一南一北双管齐下,东临想不亡都难。倒是后大可二人瓜分这半壁江山,与西部璃王、允王共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东都之内,由于叛军节节逼近的消息传来,逐渐乱成了一团。东临的主力军队早已经被云太傅典藏起来,剩下的残兵弱将根本不堪一击。城内无字不足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甚至连皇城根下都可以见到饿殍满地的局面。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加之谢丞相把握着整个东临的财政,赋税沉重不说,人丁被强行征收入伍的情况更甚数见不鲜。

民怨沸腾后,东临的气数也快尽了。逍遥门就在等待着这样的最后一根稻草。只等王曾将南方的叛军都收拾掉,逍遥门大可打出平叛的旗号灭了王曾,继而顺应民意地废掉东临王,称霸天下!

王曾自然没有想到那么多,他看到的只是一个苟延残喘的东临国摇摇欲坠。既然如此,就由他来终结这个腐朽的朝代好了,重新开拓属于自己的辉煌。

三月十五日,王曾攻东临湘地,未果,收钱其叛军五千人。

三月二十五日,王曾率众四十万来犯,一路畅通无阻,直达滁州都城外。久攻不下,收孟纪叛军一万人。

三月二十八日,王曾攻临川,未果,收刘瑜叛军一万人。

四月初,收曹方叛军两千人……

……

南方大大小小的叛军基本都被王曾降服了,逐渐对东都形成了包围圈。

东都城内百姓见此情形不但没有唾骂哀叹反而欢欣鼓舞,盼望叛军早日解放东都。

璃王远在西陲收到这一情报时不

得不仰天长叹:东临亡矣!

逍遥门坐视王曾收服大大小小的叛军,终于觉得无法再纵容下去了,时机也差不多了。

这一日,忽有一对五百人的人马冲进市井对民众进行烧杀抢掠,致使民怨沸腾。以一个叫杨时为首的年轻人带着被杀民众的家属揭竿而起,对抗东临王的统治。

也就在同一日,云太傅亲自率兵攻打王曾,首战告捷,歼灭叛军十万,一时威名大震。

半个月后,云太傅班师回朝时已将王曾赶回四川老家,共歼灭叛军三十万。

太傅回朝时,城内叛乱已经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百姓盛赞云太傅骁勇,却又憎恶东临王的统治,要求东临王让贤。

太傅自然谦逊一番,表明自己忠君爱国的决心,同时伙同谢丞相亲自捐出家产赈济灾民。

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被他的虚伪所蒙骗,一些读书人在私下里议论这次叛乱本就是太傅策划,否则凭一个小小的杨时又怎么可能一路闹到皇城脚下?

那些读书人逐渐聚集起来,形成了独立的党派“东璃党”,他们呼吁召回东临王的叔叔也就是远在西陲的璃王回来佐政,以求对抗叛乱。

可惜百姓并不会在意这些,对他们说说坐天下都与自己无关,只要给他们活路,就是贤臣。因此,即使那些读书人再怎么清醒也终究抵不过民众的蒙昧。他们的理论在这样一个乱世中犹显可笑。

逍遥门的人自然不能坐视努力了这么久的成果落入璃王手中。于是在短短半个月内,东璃党的人遭迫害的不计其数,死的死伤的伤,剩下的全部变得鸦雀无声了。

从此,东临的局势更加混乱,城中百姓宣传东临王一天不禅位,他们就一天天闹下去。

最后,“迫与无奈”的辅政大臣云太傅和谢丞相废掉了傀儡皇帝。

但在接下来由谁来当皇帝产生了分歧,也就是这个时候,王曾又一次发挥了作用。

由于之前王曾在一路进攻东都时收复了不少人心,导致东都百姓都对他产生了不小的好感,认为他有帝王之才,便主张将他迎了进来。

王曾就这样坐上了那个从天而降的皇位,改国号为“天元”云太傅和谢丞相等人的官职没有变化,依旧维持东临的旧制度。

从此,这世上再无东临。

那一天是天元元年,也是东临旧历二百三十九年。

那一天叶影仍在和北方的各个叛军混战,以图平复北离。

李重云收到东都的消息时,只觉得天黑了一半。他知道东临迟早会亡,但从未想到是以这种方式。如此一来,他和允王的战争就显得有些荒唐可笑了,无非是两个亡国的王子互相掐架罢了!

那一天,李重云在西城的悬崖边上整整坐了一夜,整个璃王的军队都陷入了极度的哀伤之中,一下子大家都没了家,没有了归属。

允王也一样,对着那一纸信件,心中五味杂陈,如同失根的浮萍再无依靠!

(本章完)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