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我就是女王13:皇帝,驾崩了?

马车还没驶出皇城,突然,响起了钟鸣。

“吁~”柒瞳把马车停下来,有种不祥之感,迟疑道,“大人,这钟声……”

乔宓把头从撕烂的帷裳里探出来,看着宣政殿的方向,“丧龙钟。”

随着乔宓话音落,几声钟鸣响彻皇城。

“陛下,驾崩了!”一道尖细的声音,遥遥传来。

“陛下,驾崩了!”

偌大的皇城里,突然想起了阵阵喧哗和哭声。

柒瞳震惊不已,嘶了一声。

也就在这时,一人策马追了出来,拦住了乔宓两人的去路。

来人正是御林军统领王晖,此人正是刚才在大殿里大臣中的一位。

皇宫里,未得皇帝钦令,御道不得策马奔驰,此人如此不顾礼节规矩,看来,确实是出事了。

王晖面色凝重,跳下马,疾步走到马车前,单膝跪了下去,语气沉重的说,“陛下突然驾鹤归去……请国师大人,主持大局!”

乔宓倚在帷裳边,轻轻笑了。

……

乔宓和姬爃重新返回宣政殿时,只见周武帝整个人已瘫倒在龙椅上,他胸口正中一箭,血从龙椅上淌下,顺着踏跺,汇成一道血流。

殿里,有年迈的元老惊吓过度,已经晕死过去。

还有战兢兢跌坐在地,被吓得没回过神的。

有痛哭流涕,哀嚎出声的。

还有神色不明,垂头不知所想的。

还有忧心忡忡,不住叹着气的。

一众大臣们姿态百出,反应各异,竟是无一人敢上前,查看周武帝情况?

稍好一点的,就是王晖,驾马追了出来。

姬爃步履镇定的走进来,乔宓闲散如逛后花园。

一个官员扑过来,跪在姬爃脚边,哭哭啼啼的说,“大人,你可要为陛下做主啊!”

“一切自有定数,依的命理,遵的天命,本座如何做主?”姬爃冷静的回。

“可陛下是冤……”死字那官员说不出口。

“大人有所不知……”王晖巧妙的拦住了那官员,往前一步,又是一拜,娓娓道出始末。

此前,姬爃和乔宓出场,一番言论,让原本就心思不稳的大臣们心事重重。

两人离开,周武帝也不可能真任由两人铁口直断影响人心。

周武帝正大义凛然的继续给大臣们画百年大计的大饼呢,大家听得神色各异,一时也没注意,只觉头顶划过一道厉风,一支长箭突然破空而出,来势汹汹,径直射向龙椅上的周武帝。

“护驾!”最先反应过来的是周武帝的总管太监。

贴身侍卫们疾闪而出,也就在这时,屋檐上一道黑影跃下,几个起伏,快速逃出大殿,吸引了众人注意。

迟疑间,长箭逼近,侍卫再想救驾,为时已晚。

周武帝当场中箭,闷哼一声,倒在了龙椅上。

谁也没料到,这种时候,戒备森严的皇宫,竟会出现刺客?

刺客什么时候藏身在梁上?

又是谁派来的?

大臣们被吓得措手不及,乱了阵脚。

还是王晖和一位元老站了出来,稳住局面,凶手刚逃走,赶紧命几个侍卫前去追凶,失了帝王,但几个德高望重的元老还是有点说话权,又下令皇城戒严,拦截搜凶,同时商议应急对策,这一商议,就开始众说纷纭。

有说:先捉拿凶手让陛下在天之灵得以安息。

有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先立储君。

有说:陛下走的突然,连口谕都未留下,立储君得从长计议……

有说:怎的还立储君?陛下生前尚未立储君,身为人臣只能劝谏,怎能越权替陛下立储君!就算陛下已驾鹤归西,他依然是我等之君,君是君,臣是臣,为人臣子,就应恪守君臣之道……当下应做的是扶持新君……

说这话的是那位最先站出来的三朝元老。

最后倒是达成一致,扶持新君,但关于扶持谁,大臣们争论不休,俨然忘了,皇帝还躺在龙椅上,尸骨未寒。

最后,还是王晖提出,把国师大人请回来主持大局,此提议未遭到反对。

关键时刻,那位跟了两位皇帝的总管太监比倚老卖老的大臣还顶用,赶紧把皇帝遇刺驾崩的消息传给后宫之主,巧的是,众妃嫔在皇后宫里请安还未离去,消息一进后宫,不胫而走,突降噩耗,众佳丽惶恐不安,人人自危。

皇后差点从座上滑下来,原是想到宣政殿看情况,想着殿里争论不休的大臣们,总管太监把扶着宫女手颤颤巍巍走到殿门的皇后劝了回来。

有皇子傍身的妃嫔就有些坐不住了,这种时候怎么能少了夺皇位的戏码,她们心里打着算盘,有些蠢蠢欲动,各自企图联系娘家人,可惜皇城戒严,消息传不出去,也只能干着急。

没依仗的妃嫔,想着接下来可能遭受的命运,特别是那些刚进宫没多久,连皇帝面都没见着的,一个个相互抱头痛哭。

皇后膝下只有一个公主,她假意拿着绢帕擦眼泪,眼里泛着精光,也在为自己未来思量。

后宫人心散乱,各怀鬼胎,暂且不说。

宣政殿。

王晖给姬爃道出事件经过后,大臣们又各自发表了想法,拼凑出想让姬爃主持大局的真相。

其一,周武帝突然毙命,毕竟是一国之君,不能白白丧命,为安抚人心,总得有个让人信服的人主持公道!

其二,有个更加棘手的情况,现下,后周无君!

刚才大殿里的情况,大家都心知肚明,各有利益链,关于扶持新君一事,大臣们各持己见,丝毫不肯让步,这么僵持不下,不是办法,依然需要一个令文武百官都信服的人来决策。

综合以上两个原因,受大周百姓及朝廷文武百官拥戴的姬爃再合适不过。

该说的都说完了,国师大人也返场,大臣们又开始心思活络起来。

在接受了皇帝已逝的事实后,回到最初的问题。

国不可无君!

新君扶持谁?什么时候继位?这些都是大臣争论的问题。

“依老臣看,三皇子宁王德才兼备,当是新君最佳人选……”

这应该是支持宁王的人。

展开全部内容
友情链接